|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虹 » 贵州 » 贵阳 » 正文

三大趋势不可逆转 生育政策调整箭在弦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2  浏览次数:187
核心提示:  王宇鹏 李阳  中国自2015年10月29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效果显著,但未达预期。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分别为178

  王宇鹏 李阳

  中国自2015年10月29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效果显著,但未达预期。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分别为1786万人和1723万人,比“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的“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人数分别多出142万人和79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但由于高生育成本、长期计划生育导致的低生育意愿等因素,二孩增长未达到预期效果。

  国际上通常将总和生育率低于1.3称为“低生育率陷阱”。中国现阶段实际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20左右,远未达到世代更替水平。总和生育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也不减,理论上一对夫妇只需生2个孩子,但是由于部分小孩会夭折,且正常出生性别比不对称(以女孩为100,正常出生性别比为102-106左右),因此总和生育率应该高于2.0才能维持人口的世代更替。发达国家的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应当是2.1左右。根据中国的男女性别比和女性死亡率数据,中国的生育率2.25才能达到实现世代更替水平。

  2011年后国家统计局仍然依据“千村生育率调查”、公安数据、小学招生数据,将生育率修改为1.5、1.6。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主编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测算,中国总和生育率实际情况为2014年1.28、2015年1.05、2016年1.25,显著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从国家宏观角度,总和生育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4个:第一个是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人们的生育观念就会改变,人口增长缓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则受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影响,人口增长速度快。第二个是传统文化,全球不同地区传统文化、宗教、婚俗等都会对生育观念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总和生育率。第三个是人种,不同人种有自然体质特征,存在生育能力的差异。第四个是所属洲,不同大洲有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通过寻找4个因素上与中国相似、且未采取计划生育的国家的总和生育率,我们预测中国全面放开生育后的总和生育率在1.3-1.8之间。预测方法是采用寻找与中国文化区、人种、所属洲相同,且未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或地区,利用人均GDP进行对标。首先按前3个因素,找到国家韩国、日本,地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2017年的人均GDP为8827美元,相当于日本1978年、韩国1993年的水平;寻找对应数据:1978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为1.79,1993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67。

  韩国在政府的宣导以及福利措施双管齐下,妇女整体生育率于60年代从6.16开始急速下降,1996年韩国取消了计划生育政策,但总和生育率却从当年的1.58连续下降到2005年的1.08;直到2005年实行了鼓励生育政策,韩国生育率稍有回升,但再未超过1.30。日本则从1978年开始鼓励生育,此后总和生育率稍有回升,但始终未超过1.81。在未实行过计划生育的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对应相同人均GDP所在年份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31、1.69。

  综合上述类比分析结果,预测中国全面放开生育后的总和生育率为1.3-1.8之间。

  从历史来看,各个国家总和生育率总体有下降的趋势。观察主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总生育率的历史数据,可以看出,主要发达国家的生育率从1960年的2.0-4.0之间开始逐年下降,并从约1980年开始稳定在大约1.0-2.0之间;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从1960年的5.5-7.0之间开始逐年下降,至今还在持续缓慢下降,2016年下降到大约1.5-3.5之间。

  中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育龄妇女人数的下降。育龄妇女是指年龄在15-49岁的女性。对2017-2031年的育龄妇女人数进行预测,预测方法为:以基期为准,此后每一年,将新满50岁的女性人数(称为“退出人口”)剔除,加入新满15岁的女性人数(称为“进入人口”),可以大致得出下一年育龄妇女的数量。 根据预测结果,育龄妇女总人数持续快速下降,2031年的育龄妇女数将为3.031亿人,比2017年下降0.529亿人,下降14.86%。

  育龄妇女快速下降的原因是“进少退多”。在预测期2017-2031年间,2002-2016年间出生的女孩逐渐进入育龄期。由于此阶段内总和生育率最低,出生人数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且新生儿性别比失调,一直在115以上,出生的女孩相对较少,导致预测期内育龄妇女的“进入人口”较少;且由于人口“老龄化”,育龄妇女“退出人口”一直较高。以上因素综合导致了育龄妇女的“退出人口”一直大于“进入人口”,育龄妇女总人数下降。

  此外,育龄妇女结构也出现了变化: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下降最多。2017年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16年减少400万人,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近600万人。对比2017年与预测的2031年的各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可以得出育龄妇女减少主要来自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

  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修订版)》中给出的中国人口在2016-2100年的长期预测。中方案假定未来中国总和生育率会从现在的1.6左右逐步回升到1.8左右;高方案到假定未来中国总和生育率会从现在的1.6左右逐步回升2.1左右的水平;低方案假定未来中国总和生育率从现在的水平逐步降到1.3左右。中方案认为,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16亿,随后开始缓慢下降;低方案认为,中国人口将在2021年达到峰值14.128亿,随后开始缓慢下降。根据本文和联合国预测的区别,可以估计中国未来长期的人口增长应该在联合国给出的中总和生育率方案和低总和生育率方案之间。

  根据联合国中方案预测,中国人口未来的“三大变化趋势”或不可逆转。从联合国中方案给出的各年龄阶段占总人口比重的预测数据可以看出,中国0-14岁、15-64岁人口比重都快速下降,65岁以上人口比重快速上升,且比重在2070年后保持稳定。

  基于此,我们认为未来中国人口有“三大趋势”不可逆转:一是少儿人口数量和比例都将会下降;二是劳动力数量和比例也将会下降;三是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将激增。严峻的人口形势需要我们及早作出应对。

  (王宇鹏系中信证券(600030,股吧)高级宏观分析师,李阳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

 
 
[ 长虹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长虹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